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西藏医学地理特点及卫勤保障对策

来源:热带地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西藏地处我国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行政区域包括那曲地区、林芝市、山南市、昌都市、阿里地区、拉萨市、日喀则市等七个区域。按照地貌的不同可分为藏北高原、藏东及喜马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行政区域包括那曲地区、林芝市、山南市、昌都市、阿里地区、拉萨市、日喀则市等七个区域。按照地貌的不同可分为藏北高原、藏东及喜马拉雅山高山峡谷、藏南谷地三大地貌区。这三个地貌区的气候、生态、水质等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也导致了这些地貌区疾病发生率的差异性。为了对比各地貌区疾病的差异性,本文将通过分析疟疾、大骨节病等常见疾病在各地貌区的流行性的区别来探讨这些特征性疾病在这些地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为这些特征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1西藏自然地理概况

虽然有些文献对西藏地貌区域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可将西藏大致划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藏东及喜马拉雅高山峡谷三个区域。现对这三个地貌区域的气候环境等做一简要的对比。

1.1藏北高原 包括阿里地区和那曲地区,是整个西藏的主体部分,约占西藏总面积的60%,在西藏的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主要为盆地和丘陵,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境内有许多湖泊,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内流区,同时也是西藏最主要的牧业区。藏北高原区的日照时数最长,年平均气温最低,升温幅度最大,年平均降水量最少,平均风速最大,相对湿度较小[1]。

1.2藏东及喜马拉雅山高山峡谷 包括昌都地区和林芝市东部,大约占据西藏全部面积的1/3,位于横断山脉、澜沧江、金沙江及怒江流域,平均海拔3500米。藏东高山峡谷区日照时数最短,年平均降水量最多,平均风速最小,相对湿度较大[1]。

1.3藏南谷地 包括山南市、林芝市、拉萨市、日喀则市,约占西藏总面积的10%,地处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河谷地带,雅鲁藏布江中游,平均海拔4000米。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河流。藏南谷地年平均气温最高,升温幅度最小,相对湿度较小[1]。

2西藏医学地理概况

西藏自治区占我国1/8的国土面积,地域广阔。三大区域有着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因此各区域的流行病情况也不尽相同,发病率等也各有差异。

2.1疟疾 疟疾是一种寄生虫病,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产生了严重危害。政府部门在2010年开始防治疟疾工作,并且保证在2020年时完全消除疟疾对人们的困扰。林芝市气候复杂,地处亚热、热带、寒带和温带并存的多样气候带,年平均气温7~16℃,降雨量多,相对湿度较大。林芝市的各项自然条件都十分适合疟疾的生长。我们西藏地区也只有林芝每年都会爆炸疟疾[2],西藏其它地区均少见疟疾的发生。2005年7月,曾在林芝市出现疟疾暴发,目前发病率居全国前列。李军伟[3]通过研究发现,西藏林芝市的疟疾主要分布在墨脱县和察隅县,其中墨脱县(平均海拔1200m)近年的发病率甚至居全国第一。耿涛等[4]发现,林芝市传播的疟疾主要是间日疟,从治疗后的情况可以得出单用氯喹、青蒿素和奎宁都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而用氯喹加上伯氨喹为最佳治疗方案。同时,林芝当地居民很少有防蚊措施,因此加大防蚊灭蚊的防治和宣传将大大减少疟疾的发生。

2.2结核病 结核病是中国的“国病”,西藏地区是我国结核病高负担地区之一,2005年全区结核病患病率为1261 /10万,仍位居全国第一。陈红梅等[5]发现,西藏自治区约有结核杆菌感染者80万人,2011-2013年西藏自治区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分布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林芝、昌都、日喀则。这与张灵霞[6]发现的西藏结核病感染率和患病率在海拔4000m以上地区最低,3000 m以下次之,3000~4000 m处最高基本一致。可以看出,在海拔3000~4000 m的地区结核发病率最高。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西藏居民由于之前相对处于封闭状态,缺乏对结核分支杆菌的免疫力,随着交通的便利,林芝、昌都、日喀则三个地区人口基数越来越大,特别是林芝市外来人口较多,旅游业较发达,这些都使结核病具有了传播的基础。刘剑伟等[7]还报道,高原氧含量低,代偿性的红细胞增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因而加重了呼吸困难等症状。西藏军区总院根据近十年的临床病例分析,提出西藏地区结核均应给予标准化的化疗,同时根据情况给予激素治疗,退热处理,保肝治疗等方案[8]。提高DOTS实施质量,加大专业卫生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对农牧民的宣传等是预防和治疗结核的有力保障。

2.3大骨节病 大骨节病( Kashin-Beck Disease,KB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地方性、慢性变形性骨关节病[9]。西藏是我国大骨节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扎西桑珠等[10]报导,藏东高山河谷和藏南谷地是西藏大骨节病的重灾区,如昌都市、阿里地区等,尤其以昌都最为严重。病区主要集中在海拔2000~4000m 的山高沟深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居民从事农耕,居住的卫生条件差,以青稞、小麦为主食,占口粮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导致病区居民膳食结构单一。李顺江等[11]利用ICP—AES法测定西藏大骨节病区及非病区饮用水中的微量元素,发现非病区饮用水中的微量元素明显高于病区,特别是硒元素的含量。同时还发现病区多集中在山地丘陵地带[12]。综合来看,西藏大骨节病的分布差异不仅与气候有关,还与地势地貌及土壤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西藏各地区采取了补硒、换粮、补维生素C等方法来防治大骨节病。

文章来源:《热带地理》 网址: http://www.rddlzz.cn/qikandaodu/2020/1120/415.html



上一篇:高中地理微课学科教学设计及效果分析
下一篇:浙江沿海与内陆地区食管癌家族史的分布比较

热带地理投稿 | 热带地理编辑部| 热带地理版面费 | 热带地理论文发表 | 热带地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热带地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